把握发展之“势” 激发创造之“能”
——联创世华解读2025年国考申论副省级试题
2024年12月1日,随着17:00的铃声响起,国考笔试申论科目在万众瞩目中落下了帷幕。联创世华第一时间为大家带来对国考申论副省级试卷的详细解读,帮助考生了解今年的考试之“势”。
一、材料特点
1.材料主题
今年的国考申论副省级卷材料主题为发挥主观能动性,将劣势转化为优势。继“流动与新生”“旧事物与新事物”之后,本次国考申论副省级卷将焦点聚集到“优势与劣势”上。劣势是薄弱点,也是增长点,揭示着努力方向;优势是核心竞争力,是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。对于优势与劣势,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到二者的关系:“要立足优势、挖掘潜力、扬长补短”“坚持锻长板、补短板相结合”“抓紧补短板、锻长板”……可见,劣势转化为优势,既是本题的题眼,也是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道题的关键。
2.材料篇幅
今年的国考申论副省级卷共有4则材料,篇幅上与往年基本持平。
材料一围绕“三条黄河”协同治理展开,重点展现如何通过协同合作发挥作用;材料二结合生态产业发展,提出了“摒弃急功近利思想”“精细化运作”等观点;材料三借助今州粮仓园区,展现粮食产业从“储粮粮仓”到“精神粮仓”的变迁;材料四借助青溪县大数据企业面临的独木难支的难题,体现了背后人工智能冲击下大数据企业的转型之路。
3.阅读难度
本次国考副省级卷的阅读难度总体较为适中,从材料主题来看,涉及数字技术、生态产业、文化产业、人工智能等当前热门产业,探讨了“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”“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”“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”等热点现象,展现了当前持续深化改革过程中的典型问题。从内容来看,全部为事例型材料,理解起来并不困难。
二、作答特点
1.作答题量与作答字数
本次国考申论副省级卷仍然要求作答五道题目,与往年的题量一致。要求作答的字数为2450-2650字,与去年相同。在材料篇数相对减少的情况下,考生如果在写作中合理安排时间,应该能够从容应对,不会出现答不完题目的情况。
2.作答题型
今年国考申论副省级卷题目设置与往年基本相同,包括概括题、分析题、应用文题、对策题、议论文章写作五大题型,题型比较常规,且考查较为全面。常规的概括题和分析题自不必说,第三题的“宣传稿”及第四题的“梳理问题并提出对策”,在往年的试卷中也都有涉及。大作文要求“根据自身理解,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”,需要考生一方面对优势与劣势的辩证关系有一定的认知,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到具体材料理解优势与劣势的内涵,同时明确在哪些方面发挥主观能动性。从整体的考查能力上来看,五道题依然涉及概括、分析、贯彻执行、文字表达等基本能力。
三、试卷总评
本次国考申论副省级卷总体来看有一定难度。小题设置虽然基础,但是要求考生对材料把握要准确;大作文在限定论述范围的前提下,偏题的可能性不大,但是答出彩也不容易。材料依托国家大政方针,结合到经济、文化、生态等领域最新的社会动态,以小见大,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。